一. 易經的起源
講解易經的起源和創作過程,要先從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開始講起。
相傳「伏羲」是遠古時期華夏太古三皇之一,當時他為了讓百姓懂得依照大自然的循環和變化去生活,讓人和大自然共生在同一個環境下,於是他開始尋找萬物的起源,想要從中尋找大自然之中的規則與變化。於是「伏羲」開始日觀天象,夜觀星辰,觀察萬物生長的生老病死,觀察季節和天氣的變化,觀察太陽和月亮的變化,觀察天地之間的變化和運行,觀察鳥獸生長的文理,觀察自己生活周遭的人事物,努力在這中間尋找萬物的起源和大自然的規則。
有一天,「伏羲」來到黃河的岸邊,在苦思之中突然看見黃河之中出現一匹龍馬,其身上有文彩圖案,伏羲將其文字記載下來,想要了解這副「河圖」要表達的含意。突然之間,伏羲頓悟到了萬物形成的道理與大自然的變化規則,以及五行、陰陽相生和相剋的道理,進而衍伸出下面易經發展的輪廓:「無極→太極→兩儀→四象→八卦→六十四卦」。
圖一:伏羲看到的河圖示意圖,以及河圖的符號。

二. 易經的創作過程(無極→太極→兩儀→四象→八卦→六十四卦)
1. 「伏羲」認為:宇宙萬物的起源於「太極」,是最原始的狀態,出現於陰陽未分的無極混沌時期之後,而後形成萬物的本源。
2. 「太極」形成之後,就會出現象徵「陰」和「陽」的「兩儀」。
「伏羲」觀察天地宇宙之間,發現世間萬物往往存在「陰」和「陽」這兩種既對立又相生的兩種元素,世間萬物也是因為「陰」和「陽」相會而開始生長。例如: 白天和晚上、天和地、太陽和月亮、男生和女生、君和臣、丈夫和妻子、冷和熱、有錢和沒錢、勝利和失敗、上和下…。所以伏羲看出事物的本質都可以從「陰和陽」這兩個元素所衍生而成。於是他將陰陽以符號表示,「—」代表陽,「--」性柔屬陰,於是宇宙天地萬物都會從這兩種元素開始演化而成。
※楊老師貼心解說:
電腦時代的來臨,所有的資訊都可以變成0和1的數位內容,以陰陽的符號來看,0就是陰,1就是陽,這也可以間接解釋陰陽是組成世間萬物的根本。
3. 「兩儀」形成之後,就會出現象徵四季的「四象」。
「伏羲」觀察氣候的運行和萬物的生長,發現萬物在春天出生(春生)、在夏天成長(夏長)、在秋天成熟可以收成(秋收)、在冬天收藏起來以度過寒冬(冬藏)。為了訂出正確的時間來區分季節,於是他利用「土圭」實測「日晷」,訂出四季(四象)的內容如所式:
˙每年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為「冬至」,即太極圖中四象的「太陰」。
˙日影最短為的一天定為「夏至」,即太極圖中四象的「太陽」。
˙在春、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,便定為「春分」和「秋分」。
˙而春分就是太極圖中四象的「少陽」,秋分就是太極圖中四象的「少陰」。
透過四季分明,伏羲指導百姓的生活作息跟大自然相同,如此人類就能順應大自然的變遷,達到互助共生的境界。
圖二:太極和四象圖

4. 「四象」形成之後,就會出現象徵自然界八種物質的「八卦」。
「伏羲」觀察自然界的狀態,發現有八種物質可以象徵萬物,包含:天、地、雷、風、水、火、山、澤。然後為了能用符號表示這八種物質,於是以陰爻、陽爻的兩種符號,將三個爻疊成一個卦,於是八卦就誕生了。伏羲做作的八卦又稱「先天八卦」,為了讓各位讀者更了解含意,下面有一張完整的先天八卦圖,以及用表格的方式說明「伏羲」八卦所代表符號,以及所對應的含意。

※楊老師貼心解說:
從八卦圖裡面可以看出,這八種物質是兩兩對立而且互相呼應的局勢,連符號的陰陽也相反。例如:天與地是上下對立,但是天地交流之後萬物才能生長。山與澤是高低對立,但是澤水的運行卻是從山上往下流動。雷是震動,風是順從,兩者的本質對立,但卻能夠交互作用而應和。水與火的本質互相克制,但是人類的飲食卻不可缺少兩者的互相搭配。八卦就是這樣對立又互相交和,所以從八卦可以了解現在的事情,進而推算未來的發展。
下表說明先天八卦符號和解說,這是了解易經必備的基礎知識。 |
卦名 |
符號 |
八種物質 |
八種方位 |
八種含意 |
乾 |
 |
天 |
南 |
「乾」的性質為「強健」,以「天」為表象,用來主宰萬物。 |
兌 |
 |
澤 |
東南 |
「兌」的性質是「愉悅」,以「澤」為表象,用來愉悅萬物。 |
離 |
 |
火 |
東 |
「離」的性質是「附麗」,以「火」為表象,用來乾燥萬物。 |
震 |
 |
雷 |
東北 |
「震」的性質是「興動」,以「雷」為表象,用來震動興作萬物。 |
巽 |
 |
風 |
西南 |
「巽」的性質是「順入」,以「風」為表象,用來播散流通萬物。 |
坎 |
 |
水 |
西 |
「坎」的性質是「險陷」,以「水」為表象,用來滋潤萬物。 |
艮 |
 |
山 |
西北 |
「艮」的性質是「靜止」,以「山」為表象,用來抑止萬物。 |
坤 |
 |
地 |
北 |
「坤」的性質是「和順」,以「地」為表象,用來藏養萬物。 |
5. 夏禹從「洛書」之中,頓悟「後天八卦」。
在「伏羲」之後,帝位傳到五帝的最後一個皇帝「舜」。當時黃河時常氾濫成災,於是「舜」派「大禹」去治理黃河的水災。相傳大禹在治水的過程當中經過洛河,突然發現河裡面出現一隻神龜,龜上有圖文,於是大禹將圖文記錄下來,想了解這個含意。經過苦思之後,大禹頓悟了治河的要領在於「疏導」而不是「圍堵」,於是他將透過疏導的方式解決黃河水患的問題,並且將天下區分成為九州,讓天下方便治理。
大禹所看到的「龜文」就是現在的「洛書」。大禹從龜文當中體認到:「一切事物的運動轉化總是打破平衡又回歸平衡,平衡的同時又孕育著不平衡,而人類的文明也就在這個變動當中,得以進步和發展」。就因為這個想法,大禹從洛書當中推演出「九宮圖」以及「後天八卦」。
圖四:洛書的神龜圖和符號

圖五:後天八卦圖以及方位圖

圖六:洛書的九宮示意圖
洛書的九宮示意圖 |
4巽宮 |
9離宮 |
2坤宮 |
3震宮 |
5中宮 |
7兌宮 |
8艮宮 |
1坎宮 |
6乾宮 |
圖七:大禹的九州圖「冀州、青州、豫州、揚州、徐州、梁州、雍州、兗州、荊州」

※楊老師貼心解說:
後天八卦的東南西北方位,跟先天八卦完全不同。以現在風水的方位來說,住宅風水、辦公室風水的方位是以「後天八卦」為主。而洛書裡面的九宮理論,更是九星風水的主軸。九星風水透過九星變化,可以推斷出每個屋宅未來的宅運。從這些解說不難發現,易經和風水有著密不可分重要性。
6. 「八卦」形成之後,周文王(姬昌)將八卦上下重疊,變成「六十四卦」,並且演繹每一卦的六爻,成為三百八十四種爻辭,這就是現在的易經。
周文王,姓姬名昌,他是諸侯「季曆」之子,季曆死後由姬昌繼承西伯侯的王位。姬昌在位時間廣施德政並且教化百姓,廣受百姓支持。因為姬昌的力量漸漸擴大,進而讓紂王感到威脅,而崇侯虎又時常向紂王進讒言,說姬昌有反叛的嫌疑,於是紂王大怒將姬昌關起來,困於羑裡。
姬昌在監獄當中苦心專研當時的占卜學說,包含:八卦、五行、陰陽、河圖洛書、天象,以及萬物的生老病死,在他的專研下他發現只用八卦的八種事物來占卜,其變化性有限,無法運用在現在多變又複雜的時代。於是他將八卦上下重疊在一起,讓卦的變化變成六十四種,並且針對每一個卦寫下六爻的卦爻辭,分別說明每一個卦的六種狀態,讓易經系統性的彙整出來。透過周文王的演繹,讓易經的變化有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種卦爻辭。周文王也透過易經,讓他能夠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。當周文王離開羑裡,他回到西伯廣施德政,並且培養許多文臣武將,讓他的兒子周武王可以接替他滅掉紂王,開啟周朝的盛世。
